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光膀子弹钢琴的女孩子”的博文

光膀子弹钢琴的女孩子

  有这么多贝多芬 109 的版本,有时摊开了放在一起,一张张翻着看一看就已经让人喜欢得不行。如果妈妈看见了,一定会说,这么多的盘啊能听得完吗?可是我想的是,人生太短,这多的音乐又能上听几回? 还有许多的版本没有听过,怎么可能都听完呢。听不完也就听不完了吧。今生听不到,就永远听不到。这倒也了无牵挂。不过,我还是总也禁不住想听听那个光膀子弹琴的女孩子,王羽佳,的演奏。应该说,是看到,而不仅仅是听到。琴色声香,那便是王家卫花样年华夜上海中的贝多芬吧?那么,是不是因为她的这种过于暴露的装束吸引了你呢?当然了。这样年轻性感的形象,当然会是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是一介好色之徒,而这也是人之常情。我想这种风格一定既是唱片公司推销它的产品的一个策略,这个世界好色之徒众矣,也是一个女孩子对于美的原初的本能的追求。一个艺术家对于外表的这种态度肤浅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时代在巨变,一切都在改变。我们过去总爱说时代变化,但人的感情是不变的,过去可能是这样的,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时代正发生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本质的改变。美的标准,人的感情,思维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都在改变。而这又和王羽佳弹钢琴有关系吗?可以说有,也可以什么都不说。不管怎么样吧,她弹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斯克里亚宾的奏鸣曲我是很喜欢的,但是她的肖邦我一直不喜欢。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里赫特晚年开演奏会时,都要关上灯,点起蜡烛,看着乐谱弹奏,弹奏时身体像石刻,他不想让观众被钢琴家演奏时的形象所吸引,他想让观众们专注于音乐本身。但是,这怎么可能。人首先就是视觉的动物,观察环境是远古时我们的祖先在野外活下来的先决条件。然后,人还是深刻的语言的动物。肖斯塔科维奇晚年说:近几年,我开始觉得语言比音乐更奏效,不幸的是,事实上的确如此。当我把乐谱和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能表达我的意思。其实,从巴赫到贝多芬到瓦格纳,最终都要把音乐和语言结合起来。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接近永恒的。而当一个音乐家沉浸于音乐之中弹琴或者指挥乐队时,他的表情和动作就又构成了一层表达,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心灵之舞,是一种艺术的综合。这样,里赫特在烛光下看着乐谱弹奏的形象,本身便具有了神圣的意味。在绘画、语言和音乐中,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即便如此,音乐仍然是某种更抽象更本质性的东西的外在表现。我们用尽各种方式去试图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