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我为著名诗人赵丽华改诗的经历”的博文

我为著名诗人赵丽华改诗的经历

  一直没时间,今天抽空八卦一下。 八卦一下。我前一段为著名诗人赵丽华改诗的经历。这个八卦,当然兴趣点在于我如何认识赵姐,又为什么会帮助她改诗。但是,在八卦这个 之前容我先谈一下,改的是哪首诗,又是如何改的,以及为什么。因为这才是关于艺术本身的有意义的内容。 1. 说实话,我不喜欢女诗人写的诗。但赵丽华多少是一个例外。《廊坊在下雨》是赵姐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如下: 廊坊在下雨   廊坊在下雨,雨一阵紧似一阵   无休无止,仿佛永远也不会停下来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它终归会疲倦、厌烦,收住脚步   在第五大街的街角   爱民道   或者我院子里的柿子树上      或许那最后的一滴会落在我的手上   当我伸出它   想抓住什么   全诗分两段。第一段第一句,写下雨,一阵紧似一阵。接下来,写雨绵绵不绝,产生仿佛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感觉,然后,发问:这怎么可能?前三句,总的来说比较平淡。然后,第四句给出答案。接下来三句是我最喜欢的,突然转到了在城市街道。像电影中移动镜头的,第五大街,街角,爱民道,院子,柿子树。最后,停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上。纵向垂直的绵绵不绝的雨而变成了横向的沿着城市街道间的游走而终结于柿子树下。 接下来,第二段,意境一转,想到了“ 最后的一滴雨 ”,使整个诗,格局一变,有意思了。 总的来说,我比较奇怪,这首是怎么能成为赵姐的代表作。因为,总体来看,这首诗写得比较松。而最致命的是第四句,她出了第三句提问的答案。但这个句子写得太业余了。疲倦,厌烦,止步,这种小伤感完全是一种多愁善感又爱文弄墨的女文青的小姿态,适合于《女友》,《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杂志,作为一个大诗人,这一句话就使整个诗作失败了。分析一下:这一句要写好其实非常难。要么,在思想意境上,突然一转,像嘎的一下掰响脖子一样,让人意想不到,一下神清气爽;或者,这里用非常要用一种新颖的描述形式,新瓶装旧酒,让小感慨得以闪闪发光。但谈何容易啊。所以,还有一个更好的处理办法,与其说不好,不如干脆不 说了 ,问而不答。这样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而且,对于诗歌,宁少一字不多字。去掉这句话,整个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