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谈艺术的抽象和库尔贝”的博文

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谈艺术的抽象和库尔贝

看了路边野花不采白不采楼下的文章《传奇画家库尔贝》,受益匪浅。尤其,对 TA 写的第二段非常感兴趣。看来,真的是野花总比家花香啊!我们如果把库尔贝的画和立体主义的并置在一起,就会发现在表面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我就不找图片了。)但为什么会有画家和评论家认为它们是有着传承关系的呢?就像文中所引英国评论家博格( John Peter Berger , 1926–2017 )说的: “ 立体派画家不遗余力地企图在画布上树立他们所要表达的理念的具体形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库尔贝的传人。 ”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意大利画家,莫兰迪( Giorgio Morandi,1890-1964 ),说过的一句话。他说: “ 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真实。 ” 莫兰迪一辈子只画了几只瓶子,但是那是我最喜欢的静物画和瓶子了。我本来就非常喜欢瓶子和各种容器的概念。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艺术之眼。我认为所有的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即便是画照片的超写实主义仍然是抽象的。没有抽象之眼,就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只能模仿和矫情,不能创造和发现。越是艺术,就越抽象,也就越接近精神层面的独立与完美。那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而缺乏抽象的艺术,就只能是一种大众的娱乐,应该归属于餐饮业和洗浴业,由相关部门管理。 感谢路边野花不采白不采下这样大的功夫写这篇原创文章,一定是做了许多 research 。当然 TA 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这费什么功夫呀!还啥 research !就随手划了几下而已。那我也只能流着鼻血,没有办法说什么了。不过对于 TA 的一个观点,即 “ 库尔贝对中国油画界的影响也非同小可。五六十年代中央美院沿袭前苏联的绘画传统,而俄国的现实主义画风正是与库尔贝的理论与实践一脉相承 ” ,我却有些怀疑。我们说一个人厉害,也不必要把所有的帽子都在,带着他的头上。一个人毕竟没有几个头。与其说库尔贝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画派有影响,我倒是觉得人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库尔贝对于当代艺术的巨大贡献,即:库尔贝其实是当代行为艺术的 Nose Zu 。   立 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