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片段缺失和人类的爱情意识的产生
2011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有趣的研究论文。和以往大多数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相反,这篇论文旨在通过对比与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寻找那些黑猩猩拥有,但人在进化中丢失的DNA片段。(黑猩猩是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 研究人员发现了510处这样的DNA片段。分析显示,这些片段大都不是编码蛋白的基因,而是位于基因附近的调控区内的DNA。基因的调控区负责保证基因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被转录成mRNA,进而合成出有功能能的蛋白质。 从非常低等的线虫(只有几百个细胞)到小鼠再到人,生命体的复杂程度急骤增加,基因组的体积明显增大,但蛋白质的种类增加不多。人和小鼠有98%的蛋白都是类似的。这些增加的DNA序列有很多是用来调节基因表达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目前功能不十分清楚正在成为研究热点的非编码转录本。)这说明生物进化主要不是靠增加新的蛋白质,而是改变调控,也就像用类似的材料盖不同的房子。 找到这些序列是容易的,而生物学的功能研究则非常困难。斯坦福的科学家最终选出了两个片段进行初步的功能鉴定。第一个片段在雄性激素受体(AR)的基因调控区内,第二个片段在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调控区内。实验结果发现,第一个片段可以在发育过程中,指导AR在小鼠阴茎骨中表达,也就提示人类缺失这个片段,可能是导致阴茎骨消失的原因之一。而第二个片段可以指导GADD45G在脑组织表达。GADD45G是抑癌基因。细胞内有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过量表达就可能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则抑制细胞分裂,从而抑制组织增生。第二个片段缺失后,小鼠脑组织中GADD45G不能表达,从而提示该片段的缺失可能导致人类脑容积变大,这对人类进化无疑有重要意义。 从这个研究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一,进化不仅可以通过增加DNA来达到,也可以通过减少DNA来完成。DNA含量和生命复杂性正相关,但并不绝对。水稻基因组比人类还庞大,但显然没有人类复杂,(所以说水稻其实是一个相当失败的物种,只能当粮食,还被人给转基因了。) 二,这两个片段的选择简直太完美了。它们说明“鸡巴变软,脑袋变大”,是古猿变成古人的关键原因。 好了,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讨论正题了,爱情意识的产生。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但为什么人类会产生爱情呢?爱情对人类的生存有意义吗? (复杂)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人类嗓子的结构与绝大多数动物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