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可怜的马克•斯特兰德
因为和朋友谈到了《来自漫长的悲伤的舞会》这首诗的原诗,我已经说过,一首中文译诗一旦我感觉挑不出毛病,或者说吧,一旦感觉非常好,(因为我并不是爱挑毛病的人,而且读诗是为了享受不是挑毛病。但有时候有些诗的确是太糟糕了,我不禁想揍那个诗人一顿,反正诗人都比较孱弱,)就不再去读原作。但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太绝对,不要把自己封闭在荒唐的规则里。要敢于不受规则的束缚,敢于违背誓言。(当然,谈恋爱时除外,至少不能对女友这么说嘛。)所以,既然他们说原作那么好,我就去找来读了,结果一读大吃一惊。因为原文给我的感觉相当的糟。我们有时会有一种迷信。英文诗人就是特别棒,比我们好。原诗最大的问题是音乐性。音乐性原本是中文诗歌的一个劣势,是西方语言的优势,或者说,中文,语气比较短促具有颗粒性,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西方语言具有歌唱性,语气更加绵长。而这首诗的音乐性,我感觉并不好。那么,在这里做一些具体的对比分析,泛泛而谈、抒情和讽刺在文学评论中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题目: From the Long Sad Party ,这句的语气非常短促,缺乏舒缓。 Long 和 Sad 之间没有过度,两个词放在一起又有些突兀。和 Party 放在一起就更不顺了。 来自漫长的悲伤的舞会,就要好的多,语气要舒缓得多。我开始考虑是否要把第一个 “ 的 ” 去掉,但后来还是觉得加上语气更绵长,而且这里一顿,还增加了韵律感。用更长的句子修饰最后的舞会。一个修饰性的句子,如何修饰中心词(名词),其实非常值得考究。 Someone was saying ,还是语音有些问题,是 someone 和 saying ,有些变扭, saying 太短太锐了。缺乏梦呓的感觉。 有人在说着,则要安静的多。 “ 着 ” 字不能去掉。有了它,这句话就像轻轻扔下了一页纸片。那种梦呓的感觉就有了。 之后的这一整段,都感觉是语音的问题, someone 紧接着一个 something ,感觉不好,而且 something 和 saying 都是太锐利了。 Ing 是连在一起的重复,在这个位置,应该避免。而 covering 又太突兀太响亮了。 Things pass 非常短而碎。 关于阴影覆盖着田野,覆盖就比 covering 声音轻柔的多。关于事物怎样消逝,一个人怎样睡到天明 / 以及清晨怎样离去。这一句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