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连串的镜子里——小议扎加耶夫斯基
在一连串的镜子里
——小议扎加耶夫斯基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喜欢牛顿的一个观点。牛顿认为,诗歌就是巧妙的废话。如果牛顿是一个诗人,说出这样的话就太牛逼了。可惜,牛顿不是诗人,而且他从来不喜欢诗歌。牛顿喜欢金子和炼金术。不过,牛顿的文字很不错,他对孩子和大海的那段著名的论述,是非常富有诗意的。这说明,不只是诗人才能写诗,甚至有时讨厌诗歌的人,也可以,很多时候是不得不,写出非常好的真正的诗句。所以,我一直觉得靠写诗为生的诗人是可耻的。他们应该去工作。没有必要对诗歌夸大其词。可惜很多时候,有些人,尤其是诗人,总爱毫无节制的做出夸张的评论。诗人的夸张。每当看到这些诗人的夸张,尤其是在工作了一天之余回到家中时看到了,我总是会很生气。比如,沃尔科特在评论读拉金的诗给他的感受时说,“打个冷战并点头”,“可笑的让人害怕”,我至今仍然受不了,一个男人读一首诗时,突然在你身旁开始打冷战,并不住的点头;又比如,我最近读到黄灿然评论扎加耶夫斯基的一首小诗《弗美尔的小女孩》时,看见黄说,“扎加耶夫斯基的这首诗对弗美尔那幅戴珍珠的女孩的描写,胜过所有关于这幅名画的评论”,我又生气了。这太夸张了!诗歌是不能取代分析和评论的。诗歌只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它是模糊的,而非精确的。它并不适合准确的描述,和深度分析。否则,哲学论文和外科学,就都应该用诗来书写了。
弗美尔的小女孩
扎加耶夫斯基
黄灿然译
弗美尔的小女孩,如今很出名,
她望着我。一颗珍珠望着我。
弗美尔的小女孩的双唇
是红的、湿的、亮的。
啊弗美尔的小女孩,啊珍珠,
蓝头巾:你全都是光
而我是影做的。
光瞧不起影,
带着容忍,也许是怜悯。
诚然,如黄灿然的评论,扎加耶夫斯基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诗很一般,后来他找到了他的声音。像在《神秘主义入门》、《卡西斯的日出》这些优秀的作品中,扎加耶夫斯基达到了一种在诸多元素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比如,在沉重与轻松之间,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在热情与冷静,在深刻与平易,在陌生感与熟悉感之间。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独特而亲切的气质,尤其,扎加耶夫斯基后来的诗中还总是有着一些小光明,这让他今天特别招人喜欢。今天,其实不仅是咱们中国人,全世界都喜欢这种小光明、正能量、主旋律。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恰恰在911前,扎加耶夫斯基把一些新诗的手稿送给了《纽约客》的编辑。结果911发生,《纽约客》就从在这一批手稿中选出了一首诗在封底史无前例的全文刊发了。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扎加耶夫斯基
黄灿然译
尝试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六月漫长的白天,
还有野草莓、一滴滴红葡萄酒。
有条理地爬满流亡者
废弃的家园的荨麻。
你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你眺望时髦的游艇和轮船;
其中一艘前面有漫长的旅程,
别的则有带盐味的遗忘等着它们。
你见过难民走投无路,
你听过刽子手快乐地歌唱。
你应当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想想我们相聚的时光,
在一个白房间里,窗帘飘动。
回忆那场音乐会,音乐闪烁。
你在秋天的公园里拾橡果,
树叶在大地的伤口上旋转。
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和一只画眉掉下的灰色羽毛,
和那游离、消失又重返的
柔光。
修补一个残缺的世界是困难的,赞美一个残缺的世界是简单的。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往往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而在美国,一切都是好莱坞,和一场生意。911开始是人类的一个关于仇恨和报复的古老的故事,后来就变成了一部战争大片和一桩桩business了。据扎加耶夫斯基说,写这首诗的想法是在一次他一个人只身搭火车时,那时扎加耶夫斯基感觉很孤单,满脑袋胡思乱想,后来突然间想到了自己十七岁那年,有一次和父亲爬山的情景。他的父亲喜欢爬山,但他不喜欢。于是,父亲就常常强迫他一起去爬山。那次,他们经过了一个小村落,原来这里住着许多乌克兰人。二战时,他们中一部分人和纳粹合作,战后村落里的居民全部被赶出家园。这些村落就废弃了。扎加耶夫经过时看见废弃的果园没有人打理,长势很旺盛,里面开满了花。911时美国人最需要的就是希望,或者是安全感,反正不是什么反思,于是,诗歌发表后,扎加耶夫斯基回忆,反应“非常强烈。我收到了很多信。我的诗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强烈的反馈”。当记者采访时问到,这是一首怀有希望的诗呢,还是一首悲观的诗?扎加耶夫斯基的回答是,诗人评价自己的诗是最困难的事情。硬要我回顾的话,我觉得它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还是有些乐观的成分,呈现出一个复杂的世界的面貌。这让我想起来布考斯基的一首诗:
嗯,那是自然而然的……
布考斯基
伊沙、老G译
有时候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是
最坏的
全是阴谋
和腐败
小时、天、星期
年
似乎都荒废了——
伸展在床
在黑暗中
仰望天花板
我明白许多人会生出一个
令人讨厌的想法:
美好依旧存在
布考斯基
扎加耶夫斯基的诗不错,米沃什的诗也很好,很多诗人的诗都很好。他们都是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声音。但这些诗人的诗读多了,就会觉得它们似乎又都一样。他们的诗都是一种文化人的诗,有时甚至是太文化了,有些腻。这时我就更加喜欢布考斯基的诗了。布考斯基和他们是绝对的不同。因为,布考斯基的许多诗是反文化。他的诗,没有文化人的那种教养,也没有文化人的那种抒情。他的诗干净利落,直截了当。我相信,这也是诗。诗歌,并不仅仅是那些文化人的。不过,布考斯基的诗读多了也会厌倦。我总是厌倦,这真是一个坏毛病。我多羡慕那些不知厌倦的人啊!其实,不论你对这个世界是怀有希望还是绝望,你写诗或者读诗,就是在延续一种东西,是在延续着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的方式。那么,也就是在试图摆脱另外一些东西,拒绝另一种存在的方式。
扎加耶夫斯基的这首小诗,让我感兴趣的是一连串的反应。在三、四百年前弗美尔画下了一幅画,在三、四百年后扎加耶夫斯基驻足观看发生感慨,他感觉,“她望着我”,“你都是光/而我是影做的。光瞧不起影”。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然后这首诗被翻译成英文,让远隔万里之遥的诗人黄灿然读到,发出感慨,认为扎加耶夫斯基的这首经他翻译后包括题目不包含作者姓名共有区区100字的,关于弗美尔的那幅戴珍珠的女孩的小诗,是具有终极意义的和权威性的,胜过了所有关于这幅名画的评论,但有一天晚上在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家后,我看到了这种议论,我很生气,于是不得不写下了一堆胡乱的文字,吐吐槽,谁喜欢每天拼命的工作,养家糊口,下了班回到家,却发现伟大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着。我不喜欢工作,你呢?现在你看到了这一切,你来评评理。这一连串的反应,每一个后者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前面的人的背影,而前面的人看不见后面的人。弗美尔在画着他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看不见扎加耶夫斯基正驻足观看,扎加耶夫斯基注视着那个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看不见黄灿然正在读他的诗歌,黄老师埋头读着扎加耶夫斯基的诗,已经被扎加耶夫斯基撩拨得芳心不定,思忖着要把在此之前他的几位最贴心的诗人,莱奥帕尔迪、托马斯·哈代、安东尼奥·马查多、菲利普•拉金、布莱希特、爱德华·托马斯、卡瓦菲斯、翁巴托·萨巴等等,都暂时放放鸽子,他也不知道,(愿上帝永远保佑黄老师,让他长命百岁,但请让他永远也别知道,我,立,一个业余的写作者,正在这里大放厥词。)像一连串的的镜子,某些神秘的东西在镜子里慢慢的扩散开了。
恐惧
查尔斯·西密克
舒丹丹译
恐惧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
不知不觉,
仿佛一片叶子将它的颤动
传给另一片。
突然整棵树在颤抖,
并没有风的迹象。
里尔克说,美是什么?美就是我们的小身体能将将承受的恐惧。
而在所有的镜子的最前面,站着那个神秘的,戴着珍珠耳环,嘴唇又红,又湿,又亮,有些微微的模糊,眼睛很大,样子很清晰的女孩子,她正,跨越时光,站在那里,回眸望着我们,让我们感觉到了某种光的照耀,感到了我们的渺小和卑微,以至于我们觉得她是带着容忍,或许怜悯的眼光在看着我们。我们看到她了,但她在看什么?她看到了什么?她真的在看我们吗?带着容忍,或许怜悯。她只不过是一幅画,是一个空中的幻影,站在时光之流中,站在一连串的镜子里。
诗的优美在于其短暂,她一瞬间将我们击中,或者说,照亮。
而那些大部头的著作,长篇小说,他们的优美在于其漫长。你的阅读就变成了一次漫长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你经历了许多,而且仿佛总是在和另一个看不见的人一同经历,直到最后,你们说再见。那一刻,就又是一瞬间,我们被击中了。
你于是明白了,
我们什么都不是,
我们只是影子,
随着光的熄灭,
我们就要消失。
没有什么是永远,
一切都是短暂的,
极其短暂的;
也没有什么是无限,
一切都是有限的,
极其有限的。
但生活
为你打开了一扇用一扇的门,
通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世界;
或者,通往这世界里,
诸多的,你还未曾抵达的,
神秘。
神秘主义入门
扎加耶夫斯基
黄灿然译
天气很暖和,光很充沛。
咖啡馆露台上那德国人
膝上搁着一本小书。
我瞥见那书名:
《神秘主义入门》。
突然间我明白了,那些
打着尖利的忽哨在蒙蒂普尔查诺
街道上巡逻的燕子,
和来自东欧、也就是所谓中欧的
怯生生的游客的低声谈话,
和站在稻田里的——昨天?前天?——
修女般的白鹭,
和擦去中世纪房子的轮廓的
缓慢而有系统的黄昏,
和任由风吹日晒的
小山丘上的橄榄树,
和我在卢浮宫细看和赞叹的
《无名王子》的头,
和闪烁着花粉的蝴蝶翅膀般的
彩绘玻璃窗,
和在公路旁练习演说的
小夜莺,
和任何旅行、任何一种观光,
都只是神秘主义入门,
是基础课,是一场
延期的考试的
前奏。
立
2017-2-3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