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里肖夫效应谈师太的心理分析

在发过《淫秽之书》后,师太的心理分析吸引了我,还引起了一个小讨论,可惜后来讨论的方向偏离了分析本身。但我还在想这个问题。

首先从一个心理学的小故事说起吧。

许多年前,俄国著名导演库里肖夫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演员的面部特定镜头,然后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以及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观众看后,一致认为演员的表演精彩,成功地刻画出了饥饿,喜悦,和忧伤三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库里肖夫由此得出结论:观众对之有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共同营造的效果。在心理学上,这意味着利用事物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可以引起他人的联想,加强剌激作用。再后来,这种因为情境变化而产生的情绪投射反应,被称之为库里肖夫效应

我觉得由小说推断作者的心理比较难,或者说不准确。因为作者在写小说时考虑了很多形式与内容上的技术性的问题,而且小说有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当然这些在根本上可能也都是作者的心理所决定的,但非常隐曲。而对小说的评论则是直接地反映了评论者的心理。原因就比较简单了。

当然啦,我不是说师太想买春了。(师太春光无限,自给自足啦。)

而且这个效应和我说的并不是一回事。但由此我们倒可以想象一个心理学的小实验:三组观众先分别观看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以及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然后再各自看同一个毫无表情的演员的面部特写镜头,最后选择这个演员所表现出的情感。我猜想刚看过的片子对于最后的选择是有影响的。

我的分析是,师太以及喜欢师太的买春说的女性,(因此多半不喜欢《淫秽之书》中前半部的调调,因此很可能连带着没有读完,或者也不喜欢后半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只有后半部分的跳舞,那她们就喜欢了。这也是库式效应。)很可能是这样一种女性:比较接近女权主义者,在两性关系中更注重平等,而不仅仅是快乐。个性可能比较强悍,更喜欢控制。因此对于一个以男性视角的蛇吞龟头,或者虎王干虎妈就产生心理排斥了。(虎王其实和性、色情毫无关系,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好了,这个分析很可能不对,因为人的心理非常复杂,成因复杂,反映方式复杂,而且个体差异非常大。这里的分析还就是个好玩,谈谈挺有意思。

但通过师太的激发,我倒是开始考虑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或者,拽一点,文化心理上的隐喻。

先谈谈卡尔维诺的小说《帕洛玛先生》。(实话实说,我还没有看这部小说,只是看了一篇评论性的文章。看来值得一看,今后补上吧。)引一下那段介绍:

有意思的是第三回〈帕洛玛先生的沈默〉、第一章〈帕洛玛先生的旅行〉之中,「3.1.2」〈蛇与头盖骨〉。在这节里,帕洛玛先生去墨西哥,参观托特克人的图拉城遗址。古都遗址自然充满图腾与历史,帕洛玛先生在精通考古的朋友响导下,看得津津有味。

适巧,有个老师带学童来作课外教学,在他们面前走过。老师很尽责任,为小朋友说明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但是结尾总是状似敷衍的「我们不知道它有什么意思」。 开玩笑,怎么会不知道意思呢?那帕洛玛先生的朋友,所理解精熟的考古知识,可就是一堆狗屎了是不。他不由得愈听愈气。

这时一群人走到了蛇壁。壁上缀着奇炫的浮雕,饰带上有一连串的蛇,每条蛇含着一颗头骨,彷佛要将它吞没。老师还是那句老套:「这是蛇壁」,「我们不知道它 们有什么含义」云云。朋友气不住大叫:「我们当然知道」,「蛇代表生命,头盖骨代表死亡」,「它们表示生命与死亡的相连相继」。学童可能被吓住也可能理解 不来,个个张口哑然。转过一个弯,老师还是固执地说:「不对,那位先生说得不对。我们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含义」。

蛇在文化中代表更多的是死亡,罪恶,恐惧,和女人。

那么在《淫秽之书》中,蛇与阳具的纠缠,被一个人观看,含义就可以非常丰富了。它的元素是:阳具,蛇,恐惧,欣快,男人,女人,梦,和虚无。比如,阳具代表生命,蛇代表死亡,蛇与阳具的纠缠,产生了恐惧与欣快感。而最终随着蛇的消失,一场梦结束了,变成了一种虚无。

当然从我个人来说,不是太喜欢象征主义的方法和阐述。就像看脱衣舞,开始一边跳一边脱,挺好的,吸引人,后来,脱光了,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但眼睛睁得更大了,噢,原来文本掩盖之下是这样的啊!但再后来,就受不了了,因为开始扒皮了!那深刻的程度令人作呕了。没必要嘛,本来就是来看看跳舞。从这一点来看,师太的分析就是恰到好处,在高潮处,让我们眼睛一亮,哎,然后就像在夜晚里的嫣然一笑,哎,然后就结束了。



2013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2015中秋佳节夜

纽约街拍

写给大人和孩子们的童话-8